貫子是一個秩序感很重的小孩,任何事情都必須按照一定的模式及流程進行,好處是可以幫他建立好的習慣,缺點是很難通融,沒有依既定的方式進行,就會得到強烈的反抗和哭鬧,怎麼溝通都沒用。

最近很困擾的就是不願意讓爸比餵奶陪睡,之前偶而有幾次好言相勸、威脅利誘成功過,他願意讓爸比一起躺在旁邊,但只要爸比幾天沒有一起進房間陪著,想再來陪睡又是難上加難,貫子只會一直說「出去」、「爸比躺下面」、「不要」…,弄得天怒人怨。後來問了心語的園長,她告訴我這是「秩序感」造成的,現在正是幼兒秩序感的敏感期,我回家趕緊上網查了一下:

「秩序感;就是指孩子對地點、順序、場所、所有物、習慣------等,嚴格地遵守它們原有秩序的一種感受性。只要那些事物稍有變更或不安定,他自然就會強烈地哭鬧抵抗。尤其是不按照原來的決定或規律去做時,他就會大發脾氣,並出現哭、鬧、彆扭之類的反應,怎麼勸也勸不聽,令大人頭痛不已。大人因為不明白這些行為背後的意義,認為孩子在找麻煩,於是開始施展父母的權威,不是大發雷霆的大罵,就是想用權威把孩子的任性擺平。」

原來,幾乎每天都是我陪著喝奶睡覺的貫子,在心中已經形成這樣的模式,只有我能躺在他旁邊抱著他,所以只要爸比一出現,就擾亂了他的秩序感,我想這不是不愛爸比,只是他強烈的秩序感作崇而已,雖然知道這個理論,但看到貫子當下想趕爸比出去的那種態度,真是需要很強的力量來說服自己原諒他的秩序感啊!

除了這件事以外,近來有愈來愈多事都要按照他的秩序來進行,有些事是好的,包括一起床自己會喊「吃乳酸菌」,接著喝溫水(他非得喝完不可);晚上喝完奶就喊著要「刷牙」,而且一定要陪我走到廚房,自己把奶瓶放到流理台上,想代勞都不行,他會叫著說「貫貫自己拿」;刷牙一定要在沙發才肯刷,刷完牙就說「可以睡覺」,這些都是我平常在跟他說的話。

還有,回到家脫完鞋自動走到浴室說「洗手洗腳」,接著跟著我走到房間換家居服;坐上小桌子玩東西或看書一定會把抬燈打開,玩具要讓他自己收不能幫他收乾淨,不然就再拿出來重新放一次;最近訓練他穿拖鞋,會叫他「記得穿THOMAS」,他自己常常就會講這句並去找鞋來穿。有時利用他的秩序感,可以讓很多事得以順利進行,也可以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,最近比較疏於閱讀,他似乎只沉迷在玩具間的那組班恩傑尼火車軌道,看來要再加強這個部分了。

或許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貫子可以這麼快就習慣被送到托兒所,因為同樣的劇情上演幾天之後,已經內化為他的秩序感,早上換完衣服就知道要出門去心語,一上車自己就會說「老師早安」,所以他變得不再反抗這件事,雖然無從得知他是否真心喜歡上學,至少他的秩序感得以讓事情進行得比較順利。今天帶他下樓吃早餐,以前一吃完早餐就是回家,所以他很自然地付完錢就說「回家」,但這次我跟他說「不是回家,是要到心語」,他又開始說「不要心語」,可能又小小擾亂他的秩序了。

再轉載一篇搜尋自網路的文章如下,第一段的內容相信很多家庭都曾上演過,貫子在這方面的堅持更是到了令人抓狂的地步,原來這些行為都是有原因的,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孩子,減少親子衝突。

 

作者:文/學前教育雜誌社提供 執筆/陳鳳卿 智寶園園長 轉載自93.8月號

星期六早上小威一家睡飽喝足了,帶著愉快的心情準備出外渡假,預備好好放鬆一下連日來的壓力和疲憊的身心。爸爸走到電梯口習慣地按了下樓的電梯鈕,電梯門打開後,爸爸媽媽都已進入電梯,小威還是堅持要自己按開電梯,才肯進入。媽媽好說歹說也沒用,直到爸爸動怒了,大聲斥責小威:「小小年紀就這麼固執、堅持己見,長大後怎麼得了。」小威聽到父親的喝止,不僅沒有停止哭鬧,反而放聲大哭,還一邊嚷嚷著:「小威按電梯、小威按電梯、按電梯!」爸爸聽了更生氣了,轉頭對媽媽說:「孩子都是被妳慣壞的。」媽媽委曲的說:「小威才2歲大,本來就是懵懵懂懂的年紀,我們出來再讓他重按一次就好了嘛!為什麼要發這麼大的脾氣呢?」結果一家三口,生氣的生氣,哭鬧的哭鬧,委曲的委曲,好好的渡假氣氛都泡湯了。

  其實不只小威一家,相似的劇情,每天都不斷的在各個家庭上演,只是人物、地點更換而已,讓人不得不質疑,父母教養幼兒應該有主見?還是應該退讓?應該權威?還是應該民主呢?有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可行的原則,讓父母有明確的方向可依循呢?

瞭解寶寶的秩序敏感期 減少親子衝突

  如果家長能認識幼兒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秩序敏感期的特性,類似以上的事件就會有不同的結局了。蒙特梭利博士從觀察中得知:幼兒從初生幾個月後,一直持續到第二年,有一種對「秩序」及「一致性」敏感的時期。「秩序」指的就是幼兒能辨認出環境中物品與環境的關係,也記得每件物品放置的位置。「一貫性」是事物進行的固定順序。幼兒基於上述的敏感性,產生對周遭事物的理解,繼而將外界事務的秩序內化,所以在幼兒心智上對事物的順序、物品擺設的位置、人物的呈現,都有一種接近固執的執著,但這也是幼兒認知的途徑。

  前述的小威事件,就是因為平常出門時都是由小威按電梯,今天被爸爸按了等於擾亂小威出門必按電梯的外出順序,如此一來,當然破壞了他的內在秩序感,更直接威脅到幼兒既定的心智地圖,難怪小威要強烈反彈。

3個建立孩子良好的秩序感的好方法

  面對幼兒的秩序敏感期,家長要掌握以下重要的原則,協助孩子發展良好的秩序感。

  1. 了解孩子對秩序性的要求:爸媽需接納孩子對順序性、生活習慣的要求,面對孩子要求拿掉眼鏡、睡前講故事、道晚安才肯入睡的行徑,不要再誤認是孩子任性的表現,請改用歡喜的心情,與孩子一起渡過這段美好的時光。孩子把你改變位置後的肥皂盒,主動再移回原處,不必訝異,露出會心的一笑吧!孩子看到母親的髮型改變了,可能一時之間無法接受你就是他的媽媽,不用沮喪,你的孩子仍然非常愛你,只是認知的衝突讓他短暫無所適從而已。
  2.  提供有秩序的家居環境:父母在環境上應盡量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,當環境必須有所變動時,最好的作法就是和孩子一起進行改變的過程,讓孩子親身參與改變的歷程,而非被動的接受改變。例如:必須搬離目前的居所時,讓孩子一起打包屋中的物品、加入搬遷活動的行列,幫忙將物品整理歸位在新家。環境雖然改變,但是參與過程對幼兒來說,仍是一種順序,並不傷害他們的秩序感。
  3.  按照事物進行的程序:生活順序的一致性,並不是要求分秒不差,幾點鐘到了一定做什麼事;而是要按照事物的進行程序,例如:用餐的順序是:讓孩子收拾手邊的工作→洗手→拿取食物→用餐→刷牙、漱口→聽故事→午休的一系列過程,而不是十二點一到就必須吃飯。

  凡事有序,環境有序,就能協助幼兒渡過快樂的秩序敏感期,父母也能迎接秩序敏感期,帶來幼兒凡是按部就班,逐步建立內在心智認知能力的成長喜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juki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